
云南省医学会2025年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8月22-24日,“云南省医学会2025年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春城心血管病大会”在昆明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云南省医学会主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承办,各副主委及常委单位作为学术支持。作为西南地区心血管领域的学术高地,大会以“启程 · 合作 · 创新 · 未来”为旗帜,在高原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特殊地理背景下,开启了一场“从传承中破局,于创新处筑梦”的学科变革之旅。会议汇聚国内顶尖专家智慧,为省内外心血管病学同仁搭建起交流前沿技术、共探诊疗新策的高端平台,让学术的热情与昆明的活力交织,书写下心血管健康事业的绚丽篇章。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主旨演讲、胸痛中心质量管理、心衰中心质控、肺动脉高压诊治、冠心病精准治疗、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脉病变、起搏电生理、高血压、心脏康复与血脂管理、护理等19个分会场,参会代表共500余名,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建安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等全国70余名知名专家及省内100余名专家授课及主持,全面的对心血管疾病的最新指南及诊疗技术进行研讨,现场气氛热烈。分会场的设置,既紧扣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全链条需求,又精准覆盖不同亚专科的临床痛点与发展重点,形成了“疾病诊疗-质量控制-康复管理-多学科协作”的完整体系。以“启程・合作・创新・未来”为帆,“云南省医学会2025年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春城心血管病大会”在云南这片高原热土上,奏响了学科传承与突破的交响。
![]() | ![]() |
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星光熠熠。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丽霞教授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建安院士、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洪梅主任,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谭挺院长,云南省医学会舒方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袁祖贻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等出席会议,不仅彰显了大会的学术影响力与号召力,也为后续的深度研讨与前沿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场思想碰撞、共谋发展的学术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 |
云南省医学会舒方副会长兼秘书长致辞
舒方秘书长提到,云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历经十届委员会的传承与深耕,在现任主委杨丽霞教授的引领及各位专家的同心支持下,始终以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基层医疗为核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为医保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专业建议,也深度参与医疗鉴定工作,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成为云南省医学会92个专科分会中屡获表彰的优秀代表。今年恰逢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此次会议不仅邀请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搭建起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更是分会向中华医学会建会110 周年的诚挚献礼。
![]() |
葛均波院士致辞
葛均波院士指出,“启程、合作、创新、未来”四大关键词,深刻诠释了大会独树一帜的精神内核。国家领导人曾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医学创新发展指明了自主突破的方向。云南省医疗界的专家同道们在省卫健委的统筹领导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仅在医学技术创新层面实现突破,更在五大中心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 |
王建安院士致辞
王建安院士对云南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云南心血管专家不仅为本区域心血管健康事业筑牢根基,更以扎实的实践为中国心血管学科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尤其在胸痛中心建设领域成绩亮眼,其经验模式值得全国各省借鉴学习。同时,王建安教授特别提及,在杨丽霞教授的精心统筹与组织下,每一届会议都紧扣学科前沿、贴合临床需求,内容丰富且极具实践价值,让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在学术交流中收获前沿知识与宝贵经验,为推动区域心血管诊疗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 |
霍勇教授致辞
霍勇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态势,这一健康挑战同样影响着云南地区,而作为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守护群众心血管健康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既要通过精进诊疗技术、夯实学科建设根基,为疾病防治筑起专业屏障,更要以体系化建设推动防治工作提质增效。全国胸痛中心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已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高效的救治网络,而云南省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提供了坚实保障。
![]()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洪梅主任致辞
周洪梅副主任提到,心脑血管疾病是云南发病率首位的疾病,严重影响群众健康与生活质量,为此,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强化能力支撑、构建救治体系、拓展防控内涵、提升管理品质,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此次会议将成为启迪思维、引领未来的学术盛宴,有望在学科建设、资源共享、经验推广等方面凝聚共识,加快诊疗经验总结与个性化治疗方案形成,推动诊疗能力提升。
热情洋溢的开幕式后,主旨演讲接踵而来。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带来学术汇报,为参会者带来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学术分享。
葛均波院士: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挑战和展望
葛均波教授作“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挑战和展望”汇报时表示,多模态AI是精准理解心血管疾病复杂性的关键路径。如今,大语言模型正推动智能问诊、辅助临床决策;心脏影像是AI应用最“火热”的前沿领域,可助力临床诊断。心音和生物标志物与AI的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开发。未来,实现多模态的深度融合,是打造“心血管超级大脑”的终极目标。
王建安院士:冠脉生理学研究进展和FLAVOUR系列研究
王建安教授作“冠脉生理学研究进展和FLAVOUR系列研究”汇报时指出,FLAVOUR系列研究主要围绕冠心病的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的介入治疗策略展开。其中,FLAVOUR II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复杂冠心病患者中,AngioFFR指导的介入治疗策略在临床结局上不劣于IVUS指导的介入治疗策略,且具有减少支架植入的优势。这一发现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无创的PCI决策和优化工具,也为未来心血管介入治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霍勇教授:重视冠脉微血管病变:从机制到临床
霍勇教授作“重视冠脉微血管病变:从机制到临床”分享时提到,冠脉微循环障碍是心肌缺血的核心机制,新近指南/共识明确强调了微血管与大血管同等重要,并详细总结了慢性期和急性期的总体评估和防治策略。当前已实现从有创(IMR/CFR)到无创(CMR/PET)的技术突破,推荐“有创+无创”的互补路径,精准区分INOCA/ANOCA/MINOCA/MIOCA亚型,结合临床特征选择最优的评估和治疗策略。急性冠脉微循环障碍在治疗时特别强调扩血管、抗血栓、防栓塞。腺苷能够强效扩血管,且具有心肌保护、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能够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减小梗死面积。
![]() |
主旨演讲
![]() |
部分授课专家
随后,杨杰孚教授分享“中国心衰流行病学及药物治疗进展”,周胜华教授以“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应用”为题进行汇报,荆志成教授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进行解读,袁祖贻教授作“脂质残余风险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展望”专题汇报,陈茂教授分享“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的创新”,陈韵岱教授讲解“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维影像技术指导冠心病诊治进展”,孙宁玲教授分享了“高血压研究热点”。这些汇报全方位覆盖了心血管领域的关键方向,与会专家既剖析疾病机制、梳理诊疗规范,又前瞻技术趋势、共享创新成果,不仅助力临床医生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诊疗能力,更推动了云南乃至全国心血管学科在前沿探索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守护心血管健康筑牢学术根基。
除了主旨演讲,通过对最新指南的深度解读与前沿诊疗技术的实操授课,大会不仅为不同层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参会者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更推动各亚专科间的知识互通与经验共享,切实推动云南省心血管疾病诊疗朝着标准化、精准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惠及更多患者。
![]() |
各分会场及部分授课专家合影
未来,依托本次会议凝聚的智慧与力量,云南省心血管专家同道将继续以前沿学术成果转化、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为基石,以多学科协作诊疗为纽带,让优质医疗资源沿着高原的脉络下沉,让创新技术与规范诊疗守护每一位云南群众的心血管健康,在传承中持续突破,在协作中共筑云南心血管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撰稿:葛冬玲、陈长征
审核:杨丽霞、张梦蕾